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暫時性生理時鐘紊亂又稱為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,英文名稱為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,縮寫為 DSPS。DSPS 是一種慢性的睡眠紊亂,最大的特徵就是晚睡晚起,生活品質、工作和學習都會大受影響。尤其隨著數位娛樂的興起,晚上追劇、打遊戲、滑手機等都會大幅度的延後睡眠時間,久而久之生理時鐘會逐漸定型。縱使隔天要上早班,晚上還是要拖到一兩點才出現睡意,使工作或學習效率變差。此外,DSPS 還有另一種形式,有些年長者可能傍晚就出現睡意,天還未亮就起來,也可以算是 DSPS。
暫時性生理時鐘紊亂(DSPS)必須接受完整的睡眠功能檢查,包括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和 24 小時腕動計,診斷時也要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身心科疾病的問題。治療上可採照光治療,可幫助調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,來控制生理時鐘。
入睡困難:
病人無法在平常的睡眠時間入睡,愈晚精神愈好,甚至有的病人生理時鐘嚴重延遲,到凌晨 4~5 點左右才入睡。
起床困難:
由於長期晚睡,起床時間也會延遲,對於需要上早班或上課的病人會變得難以起床。
嗜睡:
白天工作或上課時可能有嗜睡的問題,注意力難以集中也會對工作及學業帶來負面影響。且夜間深度睡眠時間減少,一整天都會有嚴重的疲勞倦怠感。
目前研究多認為暫時性生理時鐘紊亂(DSPS)與長期的睡眠時間紊亂有關,以下幾項因子會提高 DSPS 的風險。
遺傳:
研究指出 DSPS 可能具有遺傳傾向,約 4 成的 DSPS 病人有家族病史。
青春期:
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會使睡眠周期改變,再加上青少年期的社交活動變多,使 DSPS 的風險變高。
身心疾病:
憂鬱症、焦慮症或強迫症的病人有較高罹患 DSPS 的風險。
研究指出青春期的人罹患 DSPS 的機率較高,此病的男女比例相近,此外年長者也可能因為早睡早起而出現 DSPS 的症狀。
暫時性生理時鐘紊亂(DSPS)是一種慢性睡眠障礙,不會突然發生,通常是長期的睡眠習慣不良,使生理時鐘逐漸改變。病人無法輕易調整回正常的睡眠時間,久而久之睡眠時間會大幅推遲,進入一種惡性循環。
暫時性生理時鐘紊亂(DSPS)大多不會造成生理上的併發症,但是白天疲勞會使工作和學業受到嚴重影響。長時間下來更可能衍生出焦慮、憂鬱等身心問題,甚至出現社交障礙。
作者 康健雜誌
《康健雜誌》創刊於1998年,隸屬天下雜誌群,健康生活類月刊。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,且偏愛「飲食及運動健身」類型議題的族群,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、健康的軟性訴求,亦包含醫療新知、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,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,找到輕鬆的園地,可以分享交流,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