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罩吸入安眠藥?不符醫學常規風險高

用安眠藥改善睡眠困擾的人愈來愈多,根據健保署統計,全台使用安眠鎮靜藥物人數達 426.5萬人,1 年有超過 9 億顆安眠藥被吞下肚。失眠者想方設法入睡,但有些方法卻可能讓人送命。

一夜好眠,對許多人來說是很奢侈的願望。根據健保署統計,2016~2018 年全台安眠鎮靜藥物用量從每年 8.53 億顆攀升至 9.18 億顆,以每顆 1.5 公分計算,藥物長度可環台 12 圈;用藥人數也從 411.7 萬人增至 426.5 萬人,顯示愈來愈多民眾有睡眠困擾,需仰賴藥物入睡。

最近 1 名退休刑警妻子因使用醫師開立的麻醉藥治療失眠,卻在睡夢中過世,死因是多重藥物中毒與窒息。檢察官發現死者睡覺時戴的面罩內,含有吸入性麻醉藥 Isoflurane 愛氟寧以及其他 2 種安眠藥物。

安眠藥可以用面罩吸入使用嗎?用麻醉藥助眠的風險是什麼?還有哪些錯誤的助眠行為,可能讓人送命?

 

麻醉藥助眠?小心長眠不起

「把安眠藥裝進吸入性面罩使用?這不符合醫學常規。」睡眠專科醫師、思維診所院長江秉穎認為,目前的安眠藥多為口服,不可能以面罩吸入的方式來治療失眠。

至於想利用麻醉藥「昏睡」,更可能一腳踩入死亡陷阱。麻醉藥 Isoflurane 是醫院常用的全身麻醉劑,「一般診所沒法開出這種處方,Isoflurane 的藥單上也未註明可以當作睡眠用藥。」台中榮總疼痛科及麻醉部主治醫師洪至仁說,就此案而言,醫師把麻醉藥用來治療睡眠是屬於「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(off-label use)」,也就是使用方法已超出藥品使用說明書規定,自然有一定風險。

 

洪至仁說,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是會抑制呼吸,且全身麻醉後,患者毫無行為能力,無法自己控制呼吸、血壓、心跳,有時還得插管由機器供應氧氣及呼吸,「全身麻醉就是把身體所有的反射都去掉了,自己不會呼吸、完全依賴他人。」他說,這表示此人的生命徵象此刻完全操控在別人手裡,絲毫馬虎不得,所以必須要有專人及儀器監測,「麻醉藥不能當安眠藥,這是很危險的,更不可能自己在家裡使用。」洪至仁說,目前合法可在家中使用的吸入性麻醉劑是治療疼痛的,並非失眠,「若在家裡麻醉麻到睡著了,誰來叫醒他?」他憂心地說,患者很可能從此一睡不起,實在太危險;江秉穎也提醒,「麻醉藥的睡眠深度,是患者被刀割了也不會醒過來,」他認為在家裡使用麻醉藥助眠是很危險的。

為什麼有醫生甘冒如此大風險,用這種方法協助患者入睡?1 位不願具名的麻醉科醫師推論,使用麻醉藥物助眠應該是利用藥物的物理特性,因為麻醉藥物多為水劑,若能滴在面罩的盒子裡,加熱成為蒸汽,由患者的肺部吸入到血液吸收並影響大腦,只需要一點點的麻醉藥量,達到足夠睡眠就好;但問題是藥物劑量難以拿捏掌控,何況是讓患者在家自行使用,睡眠與死亡僅一線之隔,「還是不要亂試,風險及代價太高,」他說。

 

作者 康健雜誌

《康健雜誌》創刊於1998年,隸屬天下雜誌群,健康生活類月刊。針對共同追求健康樂活為目標,且偏愛「飲食及運動健身」類型議題的族群,康健網站的特色已不僅著重於樂活、健康的軟性訴求,亦包含醫療新知、疾病治療等知識上的滿足,讓在繁忙的生活壓力下生活的一群人,找到輕鬆的園地,可以分享交流,更聰明的過健康生活!

 

現在預約 ➔ 享來店禮 ➔